公交卡小说
公交卡小说 > 我在星际供奉老祖宗 > 第225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25节

 

曾经的死对头,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敌人,如今坐在一起打口舌,还有后世之人,可以一起交流,这种画面,是往日不敢想也想不到的。

她很高兴。

高兴能够和大王再次重逢。

高兴一切都变得不一样。

高兴他们从来不孤独。

叶寒霜连忙低头,不让一众老祖宗看到他在偷笑,缓了缓才道:“杜甫一生三次落榜,十年漂泊,他目睹过唐朝上层的奢靡,也见证了底层百姓的苦难,更看到了当时的危机,可惜,他和李白一样,官场不得志。”

“他空有一腔抱负,心怀天下之心,忧国忧民之举,却报效无门,热血和悲痛都藏在了诗里,写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盛衰兴隆。”

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”

“这是他的《春望》》,见证了《安史之乱》所著。”叶寒霜声音轻缓,带着无限的深远。

“好绝品的诗啊。”凤皇忍不住开口,满是惊叹。

苏元帅等人也是大为震动,简简单单的几句话,却勾勒出了完整的画面,让大家仿佛看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乱世中,普通人四处逃窜,分别,不知是否有明日,家人也联系不上,担忧,痛苦,悲惨。

这样的人,如此的才华。

难怪是能和李白齐名的人,还被称为千古诗圣。

光是这一首,就足够惊为天人。

辞藻的华丽好吗,好。

可真正的意境是,简单又不失美感的文字描绘出代入感极强的画面,直达心底深处,做到共情。

李世民更是目光灼灼,他大唐的诗人,真的好强啊。

秦始皇也放下了棋子,认真的听着,细细品味。

这每一句,都带着一种苍凉。

前一刻是盛世,后一秒是炼狱,心中之感,总是会格外的不同。

叶寒霜没有停,念着下一首:“《绝句》: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”

“这首词是在《春望》之后的,是一个隐喻,他描写的是自然景色,千万年的积雪退去,万里的船能够通行,跟上一首形成鲜明的对比,一个国家灭亡到处都是杂草荒芜,一个环境复苏,欢快又明媚,表达《安史之乱》已经接近尾声。”

“我去,还能这样的吗?”

“前后呼应?”

“这也太绝了。”

众人只觉得心惊,太高深,太厉害了。

何止是厉害,都不是凡人,叶寒霜心说。

这些诗人,文学家,每个写诗作词,都带着深意,他们当时学的时候,一个词可能蕴含了好几个意思,稍不注意就错,就扣分。

那个时候,真的是对老祖宗又爱又恨啊。

爱他们太惊才艳绝,恨,为什么这么惊才艳绝,写那么多诗歌,作出那么多词句,还有各种策论,然后苦了他们要背诵,还要考试。

简直是人生第一大敌啊。

痛。

不过现在嘛,他熬过来了。

就剩下还在里面沉浮的学弟学妹们了。

他会给他们精神上支持鼓励的。

叶寒霜:“紧接着是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: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”

“这是听到叛军被平的喜悦,那时候杜甫也和其他人一样,在各个地方漂泊,终于可以回到家乡了,心情难以不激荡。”

“这些都是写的战乱,也就是《安史之乱》,持续了八年,终于画下句号。”

李世民皱眉:‘《安史之乱》是什么?’

武皇也问:‘什么是《安史之乱》?’

现场的学生也忍不住好奇:“《安史之乱》听到好多次了,到底是什么?”

令始皇陵怒火冲天的澶渊之盟

“《安史之乱》啊。”叶寒霜眼神复杂了, 面色也极为怅然。

众人都没有说话,静静的等着。

叶寒霜叹息一声,道:“《安史之乱》是在唐玄宗末年到代宗李豫初年时候发生的一场巨大战乱, 由当时的唐朝大将安禄山和史思明引起,他们背叛唐朝, 想要夺取皇位, 取而代之, 这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点。”

“这一场战役, 实在是太惨烈了,有史上最血腥之称, 当时人口死亡巨大, 流失的也极多, 国力也被锐减, 可以说一朝盛世,顷刻间分崩离析。1”

“最血腥之称?”闻斯宇惊讶, “这得是多血腥?”

“不会是遍地尸体饿殍(piao三声)吧?”经月云开口, 有些难以想象的感觉。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